网站目录收录网站方式:1.人工手动审核。2.自助审核(你的网站在权重3、PR4以上,挂上本站友链->点击友链->自动审核通过。)
北京 天津 上海 广东 深圳 河北 河南 新疆 重庆 四川 贵州 湖南 湖北 云南 广西 宁夏 青海 甘肃 陕西
西藏 海南 山东 福建 安徽 浙江 吉林 山西 江西 江苏 辽宁 黑龙 内蒙 澳门 香港 台湾 日本 韩国 美国
当前位置:站长啦网站目录 » 搜索结果 » 广州市

广州市

  • 广州市番禺区洛浦洛溪小学

    广州市番禺区洛浦洛溪小学

    在番禺区洛浦街的洛溪村,有一座不太显眼的学校——洛浦洛溪小学。学校创办于1935年,于1985年由大石镇洛溪村集体自筹资金80万迁址重建而成的,如今占地面积8747平方米,分为学习区、运动区和生活居住区三部分。学校建筑面积4293平方米,包括学习区的1085平方米的三层式教学楼,运动区的445平方米的体育馆,以及225平方米的八角式教务处、接待室、走廊等,学校绿化面积2799平方米。学校现有1~6年级6个班,是一所完整的小学。多年来,由于街道和村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多次改善办学条件,支持我校构置现代化教学设备,丰富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加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活动铺设了康庄大道,1995年以来,学校连年被评为镇级先进单位、先进学校,现在已经被评为番禺区规范化学校。迈向新世纪,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将豪情满怀地以“团结、拼搏、进取”的气魄,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大力抓好德育科研——自主班级管理;教学科研——教学管理规范等,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力图在改革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坚持不懈的追求洛浦洛溪小学灿烂辉煌的明天。联系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洛浦溪村电话:020-84584664

    www.pylxxx.cn - 2014-04-27 - 收藏
    PR:
    BR:
    SR:
    人气:719
  • 广州市华师附中番禺学校

    广州市华师附中番禺学校

    广州市华师附中番禺学校创办于2001年,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与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创办的民办学校。学校创办三年多来,依仗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丰富的办学经验,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现代办学意识,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以高起点、高要求、高效率、高素质为指针,保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优质品牌和社会信誉,不断开拓前进,深化自身的内涵发展。2004年5月,经广州市教育局批准学校申办高中,形成完全中学建制。2005年11月晋升为广州市一级学校。2007年1月顺利通过广东省一级学校评审,进一步晋升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学校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华南新城内,占地140亩,面向珠江,背靠青山,环境秀美,是华南新城的一颗明珠。学校总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校园内环境优雅,布局合理,教学设施齐全、先进,拥有初中教学楼、高中教学楼各一座共66间课室,每间课室都配有“多机一幕”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并通过校园网与Internet相联,师生可在课堂上随时享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建有三间大型阶梯课室、一间演播厅,用于讲座、演讲、学术交流等活动;有设备齐全的物理实验室9间、化学实验室10间、生物实验室6间,微机室6间(含数字语音室1间)、音乐室(含形体房、琴房)15间、美术室4间、陶艺制作室1间,建有闭路电视系统,全校装配计算机400余台。图书馆建筑面积2500㎡,藏书50000余册,师生阅览室报刊杂志300多种,电子读物20000多种,配有多媒体电子视听系统,供师生借阅。学生食堂2000㎡,学生宿舍6幢,可住宿2000名学生。多功能体育馆一座(含游泳池、礼堂、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1088㎡),8868㎡。有400m环形塑料8跑道的标准田径场,室外篮球场3个,排球场3个,网球场2个(共计3662㎡)。学校教学、生活、体育设施堪称一流,为学校的可持续攀高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证。  学校办学9年多,已有学生500多人次在区、市、省、国家级获得各种奖项;学校设立奖学金,奖励学习努力、品德优秀、成绩突出的学生,鼓励学生从小立志成才。有300多名学生获得学校颁发的奖学金。2004年首届初中毕业生450学生参加广州市高中阶段升学考试获得优异成绩,中考总分平均分584分,高出番禺区平均分130多分,122名学生达到华师附中录取分数线,有367名学生超过广州市21所示范性高中录取线;2005届初中毕业生再接再厉,蝉联番禺区初中毕业会考第一名,两届初中毕业班工作均获番禺区初中毕业班工作综合评定一等奖,在教育界内部和社会上了引起了热烈反响。站长邮箱:huangbj@hsfzpy.net

    www.hsfzpy.net - 2014-04-24 - 收藏
    PR:
    BR:
    SR:
    人气:938
  • 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位于繁华的环市路上,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创办于1954年,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学校占地面积49667平方米,绿化面积10012.6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雅洁幽静,是国家表彰绿色学校。学校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新模式研究”实验学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验”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EPD)教育项目学校,广州市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经过50多年的发展,21中已成为一所高质量、窗口式、有特色的现代化示范性省一级学校,以绿色教育为办学特色。现有初、高中教学班42个,在校学生2000多人。学校拥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游泳池等充足的运动场地;千兆电脑校园网通至每一个课室和办公室、全校44间教室全部配有多媒体教学平台并安装空调、61座的电子阅览室,以及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装备先进的专用室和实验室。学校围绕绿色教育特色,还专门设立了地理矿石展示区、射击场、环境科技教育展览馆、模拟生态园、生物园、校园绿化植物介绍区等。近300平方米的青春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心理咨询室、成长乐园活动室、青春健康教育展览馆),近100平方米的禁毒展览馆和开展英语综合活动课程的“英语城”也为学生进行现代人文教育提供重要的场室。新建成的图书科技楼里拥有近10万册图书和35800册电子读物,满足同学们阅读的需要。而具有现代化设施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体育馆已通过立项,正在筹建中。学校围绕“推进现代人文教育,打造现代社会公民”的办学思路,制订学校发展的五年规划。现有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敬业爱岗、业务优良,其中硕士研究生和研究生主干课程班结业39人,先后参加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训以及各级骨干教师培训15人。近五年来,教师有376人次在全国、省、市的各项教学成果评比中获奖,发表教育论文175篇,有123人次获得省、市和区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提高综合素质,英语、历史、政治等学科教学成绩突出,成为强势学科。高考成绩逐年上升,升大率超过98%,本科率远远高于同生源组学校的平均水平,近年进入全省高考单科或总分前100名的共29人次,其中800分以上的6人次;初三毕业考成绩稳步提高,多年获得初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06年中考的AB率高达75%,其中有9位同学的政治、物理名列全市第一,居同类学校的前列。初高中毕业班的升学指标均超过省一级学校的评估标准。学校坚持以德立校,以质强校,把养成教育和青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德育网络资源,着眼于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了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注重培育优良班风学风,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形成具有特色的思想教育活动序列,而青春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五年,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区的学科、科技、文体竞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共获奖587项。传承中求探索,探索中求发展。历史赋予21中新的使命,建设和谐文明校园,彰显绿色学校特色,努力把21中打造成为一所素质教育优秀的特色学校。学校名称: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地址:广州市环市东路天胜村16号之一联系电话:83590996网址:http://www.gz21ms.com

    www.gz21ms.com - 2014-04-24 - 收藏
    PR:
    BR:
    SR:
    人气:751
  • 广州市铁一中学

    广州市铁一中学

    名校品牌 培育全面发展英才广州市铁一中学创建于1952年,是一所“管理高效益、师资高水平、教育高质量、学生高素质”的现代化发展型名校,是广州市高中招生提前批进场录取的重点中学之一,面向全市十二区招生,是首批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州市安全文明学校、广州市德育示范学校、广州市花园式单位、广州市优秀校长培养实践基地和广东省优秀校长教育实践基地。学校践行“开发潜能,促进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打造品学兼优、才艺兼备的现代发展型人才”为育人目标,办学成绩和办学效益显著,被誉为“校风优良,人文浓郁,学生青睐,家长信赖,社会赞誉的精品学校”。2012年,《人民教育》对我校作了题为《生命从此不同》的专题报道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拥有校本部和番禺(亚运城)两个校区,二者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办学理念、统一育人目标、统一资金核算,均为广州市直属公办完全中学。2012年,为实现广州市委市政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战略部署,番禺(亚运城)校区将首次招生。设施一流 学习生活环境优越学校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郁,是园林化的广东省绿色学校。校本部优雅精致、独具匠心,教育教学设施先进,有绿草如茵的标准足球场与400米的塑胶环形跑道,现代化的体艺中心,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宽敞舒适的学生公寓(配备空调和太阳能热水器,独立卫生间、冲凉房和阳台),投巨资建成的后勤综合大楼,可以同时容纳2000人就餐的学生饭堂。番禺(亚运城)校区典雅大气、实力雄厚,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教学设施,包括数字化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探究室;语、数、英、政、史、地探究室;人机对话室等创新实验室;3间大型舞蹈、管乐、合唱排练室,20间有独立隔音的练琴房,以及4间书法、绘画、陶艺美术室;还有天文台、水生生态探究园、感恩园等实践园区,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创造的乐园,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此外,番禺(亚运城)校区还拥有符合国际比赛标准的田径运动场、足球场、室内篮球场、50m×25m的恒温游泳馆,建筑面积达7254㎡的体育馆;1800余平方米的图书馆,可同时容纳420人书海畅游和80座的电子阅览室供学生上网冲浪,藏书量可达13万册。两栋共5964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式宿舍,可满足1100多人的住宿需求,宿舍具有冷暖空调、24小时热水淋浴,卫生设施齐全。面积4419平方米的宽敞洁净的五层师生餐厅,可容纳2300多人同时就餐。名师荟萃 高考中考成绩辉煌学校拥有业务精湛、敬业爱生的教师队伍。校长陈庆雯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州市名校长,广东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部部长,广东省中语会常务理事,广州市中语会会长,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中心的实践导师,广东省、广州市优秀校长培训基地导师,广东省首批中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党委书记周伟锋是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首批基础教育名教师,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教育硕士导师,广东省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导师,广东省数学学会理事。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的占56%。一批教师担任了省、市、区学科教研会理事、中心组成员、特约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的学科覆盖率达100%。其中语文、物理、化学、政治科组先后被评为广州市“先进科组”,语文、数学、英语、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获得广州市“高考突出贡献奖”。2012年,我校高中语文组更是获得了广州市“五一巾帼奖”先进集体称号。学校自1995年以来,已连续十六年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中考成绩连年居广州市公办学校第一,并培养出广东省高考总分状元张颖、艺术类状元张慧、省物理状元席倩、省地理状元舒展、文基状元邓智豪、理基状元袁颖欣、广州市物理状元刘洋、广州市中考状元单沙萱、清华保送生裴继升等一批排在省市前列的学科尖子。近年来,高考重点本科录取率稳定在40%左右,本科录取率稳定在95%以上,升学率达100%。2011年我校高考本科录取率达99.5%,陈安滢高考总分669分,位列广东省高考总分前20名,被清华大学录取。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学校确立了“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和谐发展,创新提高”的教学理念,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还开设了70多门校本选修课,由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发展。高中开设理科创新实验班、文科创新实验班,常年聘请专家开设讲座,对有潜质的学生实行导师制辅导,并与高校合作,组织学生开展学科实践探究活动,聘请外籍教师上英语课等。近三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奖项共1170人次。“程序设计”和“无线电测向”项目被批准为广州市的特色科技项目。无线电测向队在国家、省、市比赛中频频获奖。机器人小组多次获全国比赛冠军,铁一“一三组合”荣获DI创新思维大赛中国区总决赛初中组一等奖后,代表中国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全球总决赛。学校被评为广州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科研兴教先进单位、国家艺术教育示范基地。“体艺双辉”是铁一学子的真实写照,校园33个社团活动精彩纷呈。“青鸟文学社”获全国“百佳”文学社称号;“情韵风扬”诗社连续五年夺得广州市诗文朗诵比赛的最高奖;管乐团在广东省、全国及国际比赛中获得多项大奖,在2009年参加维也纳第三十八届国际青少年音乐节比赛荣获金奖,2010年参加亚运会开幕式演出,2011年在洛杉矶国际管乐节中荣获金奖,同年10月赴台交流演出又获赞誉;合唱团连续10届蝉联广州市合唱节一等奖;舞蹈队多次获得省市比赛的一等奖,并赴香港、日本等地交流演出;健美操队多次获得全国、广东省比赛第一名,2011年5月作为中国唯一的中学代表队参加在韩国首尔举行的“中日韩国际健美操精英赛”名列前茅,学校成为广东省、广州市中学生健美操重要训练基地;女排获广州市中学生排球赛第二名;男篮获广州市中学生篮球赛第三名。2010年亚运,梁俊彦同学被亚组委授予“学生亚运形象大使”的光荣称号并被选拔为“亚运火炬手”。番禺校区 跨越发展再创辉煌铁一中学番禺(亚运城)校区占地面积78.68亩,按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广东省规范化初中的要求兴建配置,设施先进、条件一流。地铁四号线、直达公交均可方便快捷到达校区。时任广州市长张广宁曾表示说:“把最好的资源——好学校广铁一中放进来,为今后亚运城的居民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创造条件。”为保证番禺(亚运城)校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从2008年开始储备师资人才,从全国各大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同时在全国各地引进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名教师等,不断充实学校师资力量。今年9月,学校将派出由校本部优秀骨干教师和具有丰富初、高三带班经验的优秀教师,共同组成强大的师资队伍扎根番禺(亚运城)校区。校本部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兴南路文化里13号电话:(020)61330979 61325729 邮编:510600番禺校区地址: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亚运城铁中路2号电话:(020)39166105邮编:511447

    www.gtyz.net - 2014-04-24 - 收藏
    PR:
    BR:
    SR:
    人气:1130
  • 广州市南武中学

    广州市南武中学

    “北有南开,南有南武”,广州市南武中学建校于1905年3月,是广州市最具文化底蕴的学校之一。学校现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州市文明单位、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南武中学高中部位于宝岗大道和同福中路交汇处,毗邻珠江南岸海幢寺,紧挨地铁二号线市二宫出口。1901年春,在河南龙溪首约成立"群学书社",后转迁于海幢寺园照堂,易名为"南武公学会"。"公学会"在园照堂附殿开一课堂,招收"公学会"同仁子女共12人就读,取校名为"南武两等小学堂"(这也是广州历史上第一间男女同校学习的学堂),这便是南武中学的前身。1905年3月3日"小学堂"开学,并向广东省学务处呈请备案,1906年10月28日正式批准,首任校长为谢国华先生。解放后于1952年学校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接办,先后改办"广州市财经技术学校"、"广州市财政学校"。1954年复办完全中学,定名为"广州市第十九中学"。1960年经市政府批准,与"市33中学"、"龙溪南小学"两校合并,定名为"广州市实验学校"(当时全国十间实验学校之一)。"文革"期间学校易名为"广州市第58中学"。1984年11月复名为"广州市南武中学"。学校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228人,其中特级、高级教师56人。学校有教学班60个,在籍学生3000余人。学校信守“坚忍、奉公、力学、爱国”的校训,百年南武,英才辈出,积淀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南武中学是广州市第一间男女同校的学校,是“废科举,办新学”背景下海珠区产生的第一个新式学校;教师队伍中曾有中国第一块国际金牌获得者陈彦,有中国第一个引进西方动漫教学的美术教育家潘达微,有中国第一个体育硕士学位获得者许民辉,有中国共产党著名活动家杨匏安、谭天度等;知名的校友有广东省唯一的“国医大师”邓铁涛,著名人类学家、中山大学教授梁钊韬,著名地理学家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曾照璇,羽毛球奥运冠军张洁雯,羽毛球世界冠军谢杏芳,广东省高考状元黄晓明,广东省高考地理单科状元梁兆豪等。学校新领导班子是一支“理念新、业务精”的专家型学者型管理团队。2011年8月,南武中学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校长陈祥春、党委书记杨越琰来自湖北名校,是海珠区人民政府引进的优秀人才。陈祥春校长是海珠区名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海珠区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海珠区人民政府督学、广州市首批优秀校长培养对象、广州市首批创新学术团队负责人、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副秘书长、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专家、广东省高级教师评审专家库成员,有着丰富的学校管理、语文教学经验和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学校多名副校长是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海珠区教研会正副会长,是从教学一线成长起来而且仍在教学一线的优秀名教师。学校重视教师专业发展,致力于“教师强校,研训兴校”,着力培养“教师教学实践智慧”,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占教师比例达45%;省、市、区各学科中心组、教研会教师17人,其中正副组长4人;省、市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专家56人,骨干教师6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5人、广州市优秀教师8人、广州市优秀班主任32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既有学术造诣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更为较多的是参加工作多年且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也有一部分充满活力深得学生喜欢的青年教师。学校坚持拓潜教育研究,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由知识型向思维型”转轨,教学成绩显著,且保持良好的上升态势。学生黄晓明、张远超曾获广东省高考理科状元,梁兆豪曾获省高考地理状元,2009年郝佳、陈郁丰同学获理科综合150分满分;2011年学校“创新实验班”本科率在95%以上,学校多年毕业班综合评获一等奖,在全市排名由2010年的48为上升为2011年的28位,列海珠区第二;2012年高考广州一模成绩突出:文综、理综成绩均列海珠区第一,语文和英语列第二,并包揽全区语文单科前三名,本科率将会超过70%。学校秉持“育人为本,拓展潜能”的理念,坚定“合规范、有特长、可发展”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南武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良好习惯和思维培养,学校课程有利于拓展学生潜能,培养个性特长,学校开设20多门校本课程,建有30多个学生社团,定期举办健康体育节、科技艺术节、南武形象大使评比活动,重视学生综合实践学习,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获国家、省、市级竞赛奖励。2011学年在广州市艺术教育成果展演评比活动中,我校送选的三个节目全部获得一等奖;高二学生参加国际科技创新大赛获团体金奖和6个单项金质奖章,学校辩论社代表海珠区参加广州市中学生辩论赛战胜众多强手获得第三名。自2012学年起,学校将努力探讨教育国际化特色之路,在政府的支持下,开设中美高中课程探究实验班(简称CCAE实验班),着力培养适合到中美优秀大学升造,蕴润民族情愫,具有英才素养、国际视野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学校办学条件优秀,环境优雅,安全便利。学校建有学生活动中心,能保证学生课余有充足的活动娱乐场地,提供优质宿位,方便远郊地区学生就读本校;学校是“广东省绿色学校”,校园环境优雅,室外各类设施完备,可向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体锻条件;学校是“广州市首批安全文明校园”,座落在海珠区中心城区,交通十分便利,如:5、10、16、25、53、B5、B8、B21、121、121A、183、191、227、243、244、250、270、273、530、552路公汽,113路电车等可直达。和先贤同校,与名人为友;百年文化积淀,世纪儒雅浸润,就读南武中学就读,彰显你人生经历的尊贵和荣耀!联系地址: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362号邮政编码:510220联系电话:086-020-84448854传真号码:086-020-84396821校长信箱:webmaster@gznanwu.com

    www.gznanwu.com - 2014-04-24 - 收藏
    PR:
    BR:
    SR:
    人气:673
  •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于1934年建校,原名为广州培桂中学,由知名教育家马君武(创立广西师范大学)任首任校长。马君武先生致力于人才培养,与蔡元培先生有“北蔡南马”之称。周恩来评价他是“一代宗师”。1949年,又推举著名语言学大师王力为董事长,现用“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校名为王力先生亲题。学校于1993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2007年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高中确认验收,同时被评为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在创建过程中,投入大量资金对校园重新规划改造,同时更新和补充教学仪器设备,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按示范性高中的标准配置专用功能场室,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学校有200米环形跑道(附设130米直跑道)运动场、室内体育馆、室内乒乓球馆和游泳馆各1个,篮球场5个,排球场1个,羽毛球场4个。现已建成符合高考、中考要求的语音室三间,2011年3月和5月开始,将分别承担全国普通高考和广州市中考英语听说考场工作。建有1000M主干校园网,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现代办公管理系统,所有教室、实验室和学科功能室均配有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平台。今日十六中,校园内古树参天,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郁,设备设施完善,是读书育人的好地方。在七十七年办学历程中,十六中人始终坚守理想,在建校之初即以“勤朴诚悫”为校训,而今十六中人秉承“校风正,师资高,学绩优”的传统,以育人为中心,走内涵发展道路,不断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意识,成为一所质量高、校风正、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入选广东百所名校,成为莘莘学子成才的摇篮。十六中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发展,实施“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三自”教育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创设条件和空间。学生学习基础扎实,品德行为良好。教师敬业爱生,师德高尚,十六中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73人。先后有284人次分别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省优秀班主任、南粤优秀教师、市劳动模范、市三八红旗手等全国、省、市、区级各类荣誉称号。十六中已连续19年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2010年高考,本科率93%,创我校历史新高。高考总分尖子生30人,梁露文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金业文同学被中山大学录取,同时还被美国纽约大学录取。2009年高考重点大学上线率、总分630分以上尖子生人数和600分以上尖子生人数位列越秀区第一,李卓然同学勇夺理科基础学科广东省状元,2009年高中毕业班工作评估位列越秀区示范高中第一,获越秀区高考突出贡献奖。先后培养出广东省高考英语状元叶永泉、物理状元张伟安,全省物理第二名梁得志,广州市生物类总分状元苏文骏等一批高考尖子考生,共有叶永泉等8人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近五年共有84人次高考成绩进入全省前100名,高考重点上线率位居广州市前列,其中05年达48%。本科上线率平均超90%,升学率均为100%。十六中先后获得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全国优秀(示范)家长学校、广东省优秀家长示范学校、广州市先进集体、广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广州市文明示范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地址:广州市中山二路37号(温馨提示:地铁一号线烈士陵园站B出口直行即到)电话:020-37633303 020-37633227

    www.gz16.com - 2014-04-24 - 收藏
    PR:
    BR:
    SR:
    人气:1196
  • 广州市第十三中学

    广州市第十三中学

    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广州市第十三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底蕴且拥有两个校区的完全中学。学校位于广州市著名的文化教育街-文德路,校园环境幽雅,翰墨飘香,承载了百年的育人重任。高中部校区校址一带古称番山,番山是广州老城区最高的山岗,它一直是广东文化教育的“圣域”,从宋朝开始就有在番山设学课士的最早记录。高中部地处番山之中,秉承了广东文化的英气。初中部坐落在禺山附近,两校区优越地理位置彰显了学校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积淀。十三中前身为私立教忠学堂,创办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光绪27年,清廷鉴于内外忧患日益严重,下令废科举兴学堂。光绪28年(1902年),在籍翰林丁仁长、吴道容,举人汪兆铨等绅士在广府学宫孝弟祠(今市13中)筹建了一所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新式学堂——教忠学堂。 孝弟祠曾留下很多墨士文人的足迹。对近代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文化巨人康有为,8岁时在孝弟祠接受启蒙教育,33岁重返孝弟祠教冬课。教忠学堂成立后,清末名流翰林丁仁长任监督(即校长)。1906年,教忠学堂改为教忠师范学堂。辛亥革命以后,又改为私立教忠师范学校。抗战期间,学校几经迁徙,在澳门、郁南连滩等地创建分校,继续秉承“为国力学”的校誉。1952-1953年,政府先后将教忠中学、万川中学、力行中学合并为一校,1953年正式改名为“广州市第十三中学”。2006年,学校又与前身为诚信中学、机电职中的39中合并,2010年7月,学校与25中合并。如今的大十三中学,是拥有初、高中两个校区的省一级学校。二、继往开来,成绩喜人 自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市、区人民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学校对校园全面规划,重新设计并建造了形态优美,寓意丰富的学校大门,改建了实验室,对体艺综合楼进行功能的改造,兴建了100米直线跑道以及塑胶运动球场。设备先进的各教学功能室,很好地满足了新课程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学校在各间课室和教学专用室都建有多媒体教学操作平台,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条件。整个校园环境幽雅,整洁美观,绿树参天,鲜花常开。 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在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实践“激励教育、自主发展”模式,在推行素质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1988年全省完全中学分类检查中,我校是受省教育厅表彰的全市唯一一间市属普通中学;1993年我校因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达标优秀而受市的表彰奖励;1994年10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教育委员会正式批准我校为首批的“广州市一级学校”;1997年和1998年分别被评为广州市、广东省首批 “绿色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2001年获高中毕业班工作评估一等奖,2004年高中、初中毕业班工作评估双一等奖,高考升学率逐年提高,重点、本科比率均超市下达的指标数,实现100%升学。我校还先后被定为国家教育部科学规划“九五”和“十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EPD)”项目成员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广州市学校三星级(最高等级)民主管理单位。2006年我校再接再厉,荣获广东省一级学校称号,这标志着我校发展跨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2010年,我校被评为广东省健康教育促进学校金牌学校。在2011年,我校以优秀等级通过了“第五批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评估、“提升广东省500所普通高中办学水平”验收,初三毕业班以进步幅度最大和同组第一名的绝对优势获得越秀区初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和进步奖。高三毕业班获得了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二等奖。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体现出13中人应有的昂扬斗志和力争上游的拼搏精神。 近几十年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学校的校舍、设备和办学规模都得到增添和扩充,学校两个校区,高、初中共50个教学班,教职工214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成绩斐然,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级各类学科竞赛累计获得过600多项次奖励,其中我校连续三年组队参加广东省 “头脑奥林匹克”竞赛获一等奖,参加第十二届中国上海“头脑奥林匹克竞赛”获特别奖。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全国“华罗庚杯”少年数学决赛获全国二等奖等奖项,初中学生美术作品还在《广州日报》教育专栏中展示。 学校拥有善于管理的中层干部队伍,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一支优质高效的行政队伍。214位教职员中有专任教师16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高级职称57人,研究生学历及课程班学习(含在读)48人,南粤优秀教师4人,南粤教坛新秀2人,市优秀教师、班主任37人,市骨干教师3人,越秀区名教师2人。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学校每年教师到国内、国外学习、培训、考察,以鼓励教师成为新时期学者型、专家型的教育家。三、春风化雨,人才辈出 一个世纪以来,我校师生默默耕耘,乐于奉献,为祖国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人才,不断为现代化建设大军注入新鲜血液。 创校伊始,学校即成为当时爱国青年求学的地方。孙中山先生得力助手之一,著名近代爱国志士朱执信先生就是我校第一届学生。据《广州市志卷十九》记载:朱执信 “光绪二十八年考人广州一所新式学校教忠学堂读书,和学友共同集资购阅新学书报,并组织‘群智社’,探求新知识,议论中华民族前途。”1904年,朱执信应广东省留日考试,名列第一,以官费东渡日本留学。 三、四十年代,抗日高潮风起云涌。我校一大批进步学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进步团体“中国青年抗日同盟”,在中共党员、教忠中学教员的虞焕章(即杨康华同志,解放后曾任广东省副省长)的帮助指导下,学校学生卢子贤、王磊、张江明,胡明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党支部,直接由中共广州市委领导(我校是当时中学中建立党组织较早的学校之一)。在1935年 “一二·九”运动中,学校的党组织领导并组织了学校爱国学生青年参加广州青年学生的抗日示威游行,我校学生的爱国表现,为学校的光荣校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教忠学生的“爱国为民,求学进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这批学生中许多人在解放后仍活跃在各行各业,为现代化建设尽心尽力。如:胡明(国务院原副总理薄一波同志夫人,曾任国家轻工部二轻局局长)、王磊 (曾任广东国防工办副主任)、张江明(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50年代也是人才济济,如曾任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广东江门市五邑大学校长、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特别奖等称号的叶家康;入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获香港杰出成就奖的平面设计师靳棣强;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港口及航运局船只维修辅助设施委员会会员,香港房地产建筑业协进会监事的司徒宏;亨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中心客座教授,在飞船神舟2号、3号中负责某科研项目的攻关工作的梁泽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广州专业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广东省特等劳动模范林骥等校友。 60年代的学生中,有担任云峰画苑董事长、国际收藏家交流协会会长、沪港文化交流协会首席艺术顾问、世界杰出华人基金会会员、美国皇家百圣大学荣誉文学博士,被中华爱国国典编委会评为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华爱国英才”的郭浩满;现任美中文化交流总会永远名誉主席、中国民主统一党名誉主席、国际美术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资深顾问、中国将帅墨迹展组委会副主任、广东叶剑英基金会副会长的卓文波;现任广州市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第八届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中华教育研究交流中心研究员、广州市特级教师协会理事长、曾荣获广州市劳动模范,广东省优秀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州市优秀专家等称号的谢国生;现任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广东省政协委员,国家《清史》项目《清代稿钞本》项目主持人,广东省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监事会副会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图书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曾任广东省清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的李昭淳等。 70年代后毕业的杰出校友,更是不胜枚举。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挥洒着青春与活力。现任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区人民武装部党委第一书记,第十届广东省委候补委员,第九届广州市委委员,广州市第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的贡儿珍;出任广州市公关协会常务理、广东省维护社会治安基金会副会长的麦捷骅;曾被评为厂、轻工系统的五好工作者、热爱企业职工、先进生产者、优秀工作者和广州市三八红旗手,广东省、广州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谢慕贞;光荣地代表“三八带电班”集体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国电力系统先进生产工作者、现任广东申网公司广州供电局输电部党总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广州市劳动模范谭惠霞;曾任广东省女记者协会会长,广东省教育记者协会会长,现任《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社委、主任记者、广州市第十届青联副主席、广东省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常务理事陈心宇等校友。 还有许许多多不能在此列举的杰出校友! 回顾建校近百年的历程,学校从私立到公办,从学堂到现在成为一所有一定规模的、在社会上有一定声誉的省一级完全中学,是在党和人民政府、上级教育行政机关的关怀和支持下,学校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育改革,推行创新教育的结果。 百年学府,大成德馨。多少十三中人把青春与年华奉献在这里,多少十三中的学子在这里扬起理想的风帆,起航远征。“为国力学、厥修乃来”,他们的拼搏努力,成就了今日之十三中。岁月如歌,星火不灭。作为一所有110年历史、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今天,迎来了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以“继承、和谐、创新”为办学理念,以“树正气、讲和谐、重规范、强基础、促质量、创效益”为办学方向,在规范中求和谐,在和谐中求优质,在优质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以“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的三全德育管理模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逐步形成 “奉献、勤奋、自信、自强、创新”的校园精神,走出了一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凝心聚力、扬帆竟发,十三中人将牢牢把握教育发展契机,焕发新精神、激发新动力,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把十三中打造成一所环境优雅,校风淳正,师资优异,质量过硬,有鲜明育人特色和先进教育发展模式的南粤一流的优质品牌学校而奋发努力!地址:广州市文德路83号(高中部)(北校区) 广州市禺山路14号(初中部)(南校区) 邮编:510030电话:020-83335285(高中部) 020-83332254(初中部)

    www.gz13ms.com.cn - 2014-04-24 - 收藏
    PR:
    BR:
    SR:
    人气:789
  • 广州市第六中学

    广州市第六中学

    广州市第六中学占地6万8千平方米,校园宽敞,环境优雅。宏伟的教学大楼、多功能的科学馆、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标准的田径运动场、2个50米泳池组成的游泳场、雄伟壮观的体育馆、公寓式的学生宿舍、出品服务上乘的餐厅等,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多媒体综合电教室、语言实验室、卫星接收站、闭路电视网络等完备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又为学生接受知识,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发挥潜能,培养创造力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 “铭恩廊”、“敬师斋”、“文化长廊”、“科技文化广场”,学校悉心营造的和谐的人文环境,让每个同学漫步校园神清气爽,身心舒畅。广州市第六中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培养博学多才、有情有义的人是我们的目标。学校建立了“自为互动”的办学模式,大力倡导教师、学生自主自立的创新精神,大力倡导师生之间的民主、和谐、互助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学校有一支精通教育教学规律、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研究、乐于奉献、勇于开拓的干部队伍,他们始终坚持把学校发展放在首要,始终坚持把“优质”意识作为管理、教育、团结师生的第一要义。学校还有一支师德高尚、教育教学业务能力过硬、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76人,有研究生学历的?69 人。近几年有18 位教师被评为省、市优秀教师,其中严开明老师荣幸地获得2009年“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学校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艺、体育、社团、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锻炼和展现自己的舞台。学校办学成绩显著,高考成绩斐然,培养出多名广东省高考状元。学校每年都有约5%的优秀学生荣获重点高校的保送资格,有约20%的学生获得知名高校的自主招生资格。2003年以来,学校高考平均上线率达100%,本科率97%,重点率60%。近三年进入全省单科前100名有120人,进入全省总分前100名有18人。学校在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评比中多年来连续荣获一等奖或特等奖。学校各学科参加全国、省、市竞赛硕果累累,成绩喜人。2007年—2009年,我校学生在各项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28 人次,省级奖励27人次,市一等奖86人次。信息奥林匹克竞赛在省联赛中创五连冠的佳绩,近几年已有65位学生获高校保送资格。生物、数学、化学等学科奥赛也屡创佳绩,获得过生物竞赛的全国金奖和国际银奖等重大奖项,创新大赛屡获省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等重大奖项。七十年名校枝繁叶茂,今天的六中人正装载着厚重的历史荣光和沉甸甸的梦想,扬帆远航,续写更精彩华章。大事件1937年 黄埔中正学校在黄埔军校旧址开学。1938年 由于战事学校迁至粤北,辗转乐昌、韶关、阳山办学。1945年 迁回广州越秀区南麓,接收“鸣淞纪念中学”,改名为广东省立黄埔中正中学。1949年 改名为广东省立黄埔中学。1950年 省立黄埔中学与主要由西南联大人员创办的私立长风中学合并,改名为广东省立珠江中学,校址在鹭江。1953年 广东省立珠江中学改由广州市管辖,更名为广州市第六中学。1960年 广州市第六中学与中山大学预科合并,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中学。1962年 复名广州市第六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市重点中学、广东省首批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黄埔军校校歌为校歌。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79号(温馨提示:地铁八号线鹭江站B出口右转即到)电话:020-89020162

    www.gz6hs.cn - 2014-04-24 - 收藏
    PR:
    BR:
    SR:
    人气:761
  • 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

    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

    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原广州市第四十二中学)始建于1960年9月,学校坐落在风景优美的珠江南岸,海印桥旁;位于海珠区前进路121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是一所被评估专家誉为“环境美、理念新、管理严、声誉好、进步快、具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公立优质完全中学。在市、区大力支持下,我校重新定位新的办学目标:发展外语特长;坚持文理并重;注重国际交往;把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外国语)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业绩显著、海珠区区内享有盛誉、广州市内有高知名度、广东省内有强辐射力的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品牌学校。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广州市示范家长学校、广州市优秀家长学校、广州市绿色学校、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定点学校、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原四十二中)电话:(020)84446035网址:http://www.gz42.com电子邮箱 :42@gz42.com admin@gz42.com地址:广州市前进路121号邮编:510230

    www.gz42.com - 2014-04-24 - 收藏
    PR:
    BR:
    SR:
    人气:782
  • 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

    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

    【创办历程】学校创办于1958年,建立初期是一所初级中学。1969年经过上级批准开办高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经过全体师生几十年的共同奋斗,学校从1999年至2003年实现了从普通中学跃升市一级学校再跃升为省一级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按照海珠区教育局有关调整学校布局的方案,原沙园中学于2003年9月整体并入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成为学校的南校区。【基本情况】学校隶属于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同时,学校还是全国百所特色高中之一,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科普基地、广州市青科协天文专业委员会基地、海珠区青少年天文科普活动基地,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学校。曾多次荣获广州市先进集体、海珠区先进集体、海珠区师德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校园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目前全校初、高中共有48个教学班,学生2349人,教职工208人。校园环境优美,写意深刻的校园雕塑、流水潺潺的生态小景,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设施情况】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先进完善,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教学主楼和办公楼,理化生实验室、地理园、生物园等,独立的四层图书馆楼(藏书15万多册,电子读物4万册以上)、科普天文台、天文科技教育活动室、历史、地理教学专用室等成为学校教学设施的特色。校园网、闭路电视、校园广播三大网络系统构成为数字化校园。两个校区共有200M环形塑胶跑道两条、100M直跑道一条、足球场1个、独立篮球场5个、排球场1个、25×15M的游泳池,同时,多功能室内体育馆即将破土动工,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活动空间。【师资队伍】学校现有208名教职工,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在读或取得研究生学位34人。被评为省、市、区优秀教师有60人;一批教学骨干常年活跃在市、区的各学科的专业学术团体及其科研活动中。【办学特色】学校办学目标明确,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基于“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争创名优学校”的办学思想;制定了“认真、严谨、勤奋、刻苦”的校风和“爱生、律己、严教、精业”的教风。1998年起学校开展了以“自主教育”为主旨的教育改革,2005年9月,我校“自主教育模式”科研课题获广州市第五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6年6月我校承担的国家级“十五”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自主发展”教学模式研究》获省的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被评为“海珠区科研先进单位”。2008年12月我校承担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构建师生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研究已于2011年7月结题。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立项《开发中学天文科技STSE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已经通过中期汇报,正在准备结题。学校是全国百所特色高中之一,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科普基地、广州市青科协天文专业委员会基地、海珠区青少年天文科普活动基地、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学校、并已成功申报广东省科技特色学校,天文、无线电、机器人是我校科技三大特色。学校被评为2009-2011年海珠区教育系统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自1979年以来,学校坚持在师生中开展学雷锋活动,坚持把“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雷锋精神与时俱进”已成为学校的德育特色。学校被共青团广州市委命名为“广州市青少年学雷锋活动教育基地”。现在学校正逐步迈向一条“德育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之路。【教学质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高初中毕业班屡屡荣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或海珠区初中毕业班一等奖。高中毕业班每年超市指标的高考本科人数达100人左右。2007年高考,龚永达同学获区属学校总分状元(理科数学第一名),罗达海同学取得了区生物单科成绩第一名。初中毕业班中考成绩斐然,多年来总分居海珠区公办学校前列,每一届初中毕业班考生达到华附、省实、广雅、执信、二中、六中等六所省市重点中学最低录取线人数达25%,提前批示范性高中最低录取线人数达60%。 2011年中考,冯洁雯同学以759分成绩排全区第8名。【未来展望】我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继承和发扬我校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不断地发展和超越,建成一所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师资精良、质量领先、特色鲜明的名优学校。

    www.gz41z.com - 2014-04-24 - 收藏
    PR:
    BR:
    SR:
    人气:896
以上是关于广州市的网站,关于广州市的资料,类似广州市查询结果


共 325 条«2324252627282930»

推荐站点

  • 福州小程序开发福州小程序开发

    福州好小蚁科技提供专业的微信小程序开发、软件定制、手机APP开发、网站开发等高端定制外包服务,价格美丽,服务周到.一对一项目对接,不满意退全款!预约电话:13107632710 胡小春!福州好小蚁科技有限公司是福建福州网站app等技术开发优秀网络公司。

    www.fzant.com
  • 世界时间网世界时间网

    世界时间网为您提供世界各地精准时间,北京时间校准器,标准时间,世界各地时间与北京时间对比,时间换算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top.cnzzla.com/time
  • 科技镇科技镇

    科技镇 | 关注科技、娱乐、人文、生活!

    www.kejizhen.com
  • 心动网址导航心动网址导航

    心动网址导航精选了国内国外著名的网站、好玩的、好看的、有趣的国内国外网站以及实用的、优秀的国内国外网站,包括国外视频、国外购物、国外交友、国外新闻等多种类型 同时提供精品行业分类目录提交,让用户全方位了解国内国外互联网动态!

    xd00.com
  • 门户网址-优秀网站导航门户网址-优秀网站导航

    门户网址-优秀网站导航,精选网址导航,免费分类目录提交,实用酷站大全。

    top.mhwz.cn